日资零售“败走”中国
作者/十里
ID/lingshouke
1
多家永旺门店关店
外来的零售和尚未必都能念好经。这句话用来形容日资零售企业在 中国市场的中国困境,恐怕再贴切不过了。败走
近日,日资永旺位于深圳宝安中心的零售门店在商场门口贴出告示,宣布将于2月28日结束营业,中国理由是败走“公司战略布局优化调整”。与此同时,日资店内大规模的零售清仓甩卖活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,“结业清货”与“最后一次均一价活动”的中国标语随处可见。
据悉,败走到2月19日下午,日资部分食品和日用品货架已被抢购一空,零售顾客们推着装满折扣商品的购物车排队结账,场面一片繁忙。然而,热闹的背后却反映出一个企业黯然退场的无奈。
这并非永旺第一次在中国市场“折戟”。
随着宝安中心店的关闭,永旺在深圳的门店仅剩两家。
早在2022年10月,永旺位于北京朝阳大悦城的超市也悄然关店。当时,外界对此并未给予过多关注。一方面,大悦城的店铺更替频繁,永旺的退出很快被其他品牌取代;另一方面,北京的永旺忠实顾客还可以转战昌平店。可是,短短8个月后,昌平店也宣布闭店。
永旺的节节败退并非偶然,正在折射出日资商超在中国市场的困境与尴尬。
与永旺同病相怜的,还有伊藤洋华堂。
就在永旺宝安中心店宣布结业的同一天,曾经风靡一时的成都绿地468的伊藤洋华堂也传来关门的消息。
对此回应,面对中国市场的持续挑战,伊藤洋华堂不得不对其业务进行重组以改善盈利能力,计划关闭两家成都亏损门店,同时在更富裕的地区开设一家新店。此外,其在北京的综合百货超市也将转型为食品超市。
实际上,伊藤洋华堂自2014年起就在逐步收缩,其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便持续减少。北京地区的门店从十余家锐减至如今仅剩的亚运村店,成都春熙路店也于2022年关闭。目前,伊藤洋华堂在中国共计10家门店,其中9家位于成都。
同样难逃“退潮”命运的还有日资百货巨头伊势丹。
去年6月30日,上海梅龙镇伊势丹百货在运营27年后宣布正式闭店。这家曾在鼎盛时期于中国拥有近10家门店的日资百货,如今仅剩天津仁恒伊势丹这一根“独苗”。
相比之下,日资便利店的表现尚可,但商超和百货行业似乎陷入了一种“魔咒”。
传统商业模式早已难以为继,而新策略的成效却迟迟未能显现。日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接连败退,既有消费趋势变化的外部因素,也暴露出其自身战略调整的迟缓与水土不服。
而当“外来的和尚”念不好经,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文了。
2
亏损所致
伴随着永旺关店潮的喧嚣,1月28日公司发布了一则盈利预警,预计2024年控股股东应占亏损将在3.4亿至3.8亿港元之间,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1.89亿港元亏损几乎翻倍。
盈利预警的发布无疑揭开了永旺在中国市场持续败退的冰山一角。
在公告中,永旺将亏损扩大归结于多重因素:其一,2024年面临“更为严峻的市场环境”,导致营业收入下滑;其二,为应对激烈竞争,公司加大了营销和研发投入,直接推高了成本;其三,部分资产减值进一步拖累了财务表现。
只是,这些解释听起来更像是一种辩解,试图用外部环境和“战略性投入”来掩盖自身的经营失误。
事实上,永旺真正的问题并非完全是市场环境的变化,而是自身商业模式的老化和战略思维的僵化。
进入中国市场30余年,永旺曾试图用进口零食和日杂百货打造差异化优势,与同期进入中国的国际零售巨头家乐福、沃尔玛展开竞争。
当中国零售业进入“内卷时代”,本土企业如盒马鲜生、山姆会员店等迅速崛起,永旺却未能及时调整策略,逐步被边缘化。所谓的“严峻市场环境”,不过是其经营问题的表层借口,真正拖垮永旺的,是内部的低效运作和对市场变化的迟钝反应。
2013年,永旺将广受欢迎的“吉之岛”更名为“永旺”,被认为是一次致命失误。改名让其失去了承载日本情怀的品牌记忆,老顾客流失,新顾客认知度低,品牌定位模糊,竞争力大幅削弱。
在这次“改名”之前,是永旺的辉煌时期。中国内地市场的营收一度超过中国香港,成为永旺最大的收入来源。
只是,这样的高光时刻并未持续太久。从2017年开始,永旺在中国内地陷入亏损泥潭,营收逐年下滑。据统计,从2017年至2024年上半年,永旺内地业务累计亏损超过7.37亿港元(约人民币7亿元)。
曾经的“摇钱树”如今成了“吞金兽”。面对亏损,永旺选择了最直接但也最无奈的策略——关店降本。
然而,这种“断臂求生”的方式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永旺最初进入中国时,简单地将选址策略复制自日本模式,优先选择核心商圈开设综合百货门店。而这些商圈的高租金让永旺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。
以深圳宝安中心店为例,月租金高达数百万元,但由于坪效连年下滑,门店最终沦为“给房东打工”。
更令人唏嘘的是,宝安中心店原计划于4月30日终止租赁合同,却提前两个月关店;北京朝阳大悦城店同样选择提前解约,尽管还有两年租期。这些迹象都表明,高租金的压力让永旺的经营难以为继,而坪效的持续下滑则反映出顾客流失和消费黏性的下降。
实际上,永旺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租金压力,而是其经营内容的全面落伍。从食品到服装、杂货、小家电等“一站式购物”的模式,虽然曾在早期满足了消费者需求,面对本土零售商的“品类杀手”策略,永旺的商品和服务显得过于单一,缺乏竞争力。
伊藤洋华堂也是如此,作为更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,其困境甚至比永旺更为严峻。
从2014年起,伊藤洋华堂连续5年亏损,尽管2019年曾短暂实现盈余,但次年又重新陷入亏损。截至2023年,伊藤洋华堂累计亏损超过2500亿日元(约合人民币119亿元)。
不仅如此,其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也不断缩减,大多时候都在收缩业务版图。尽管曾拥有辉煌历史,但如今的伊藤洋华堂早已风光不再。
3
日资商超败走
尽管业绩持续承压,永旺和伊藤洋华堂仍在试图通过转型突围。然而,从其实际表现来看,这些努力更像是“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”,缺乏深刻的战略变革,也难以撼动其在中国市场的颓势。
永旺声称将通过优化业务结构、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来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,并试图通过拓展新业务领域寻找增长点。
因此看到,近年来,其新开门店中,综合超市的比例逐年下降,而食品超市和“梦乐城”购物中心的占比逐渐上升。根据计划,永旺将在2030年前在湖南省增至5家购物中心,在湖北省扩展至7家。
数字化转型方面,永旺也在努力追赶,但成效有限。近两年,永旺逐步优化实体店自助收银系统,加强会员服务数码化能力。但相较于永辉、大润发等本土零售巨头,永旺的数字化布局明显落后。其“永旺到家”APP直到2019年才上线,2020年上半年才推广至内地所有门店,而本土竞争对手早已在这方面完成了成熟布局。
永旺的这些“数字化尝试”更多是修修补补,缺乏创新。
然而,这些表面功夫并未触及问题的根本。线下零售的终极战场早已从货架转向供应链,而永旺在供应链效率上的劣势却难以弥补。
“高成本”和“低周转”成为永旺的两大死穴。为了维持“日系调性”,永旺坚持大量进口日本商品,这不仅导致库存成本居高不下,也面临滞销问题的持续恶化。与此同时,中国消费者对日式商品的热情逐渐减退,进一步加剧了库存压力。
数据显示,永旺30%的日本进口商品动销率不足15%,库存周转率远远落后于本土企业。对比来看,永旺的供应链效率显得格外落后。例如,永旺的生鲜周转率为3.7天,而盒马仅需1.2天;山姆的明星商品麻薯日均周转可达5次,而永旺的进口商品却滞销严重,库存积压大。
不仅在供应链上落后,永旺在价格竞争上也毫无优势。以其自有品牌“特慧优”为例,永旺试图通过价格战吸引消费者,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。
由此可见,永旺正陷入滞销商品和高昂成本的恶性循环。供应链效率落后、商品价格无优势、服务体系缺乏吸引力,种种问题正将永旺推向更深的泥潭。尽管永旺试图通过调整门店结构和数字化升级来寻求突破,但在供应链短板未补齐之前,这些努力恐怕难以奏效。
永旺和伊藤洋华堂的故事正为外资零售企业敲响警钟。中国零售市场的竞争早已从货架之争转向供应链、效率和本土化的较量。那些无法快速适应市场变化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,终将被淘汰。
在这个变化迅速的赛场上,单靠“情怀”和“进口光环”已难以为继。永旺的“努力”看似热闹,但如果无法触及根本问题,最终或许只能沦为中国零售市场的又一个“退场者”。
(责任编辑:焦点)
-
加快泉州深度求索深度求索(DeepSeek)技术应用 赋能政务效率和产业升级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决策部署,加快深入探索DeepSeek,以下简称DS)技术在全市政务、产业等领域的应用,泉州市发布了《泉州市深度搜索》DeepSeek)赋能政务提高效 ...[详细]
-
近日,202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启动。泉州德化大垄口窑遗址是福建省唯一入围的项目,经国家文物局审核,最终确定参评30项。活动办公室将组织20项投票推荐进入最终评估。据报道,德化大垄口窑遗址是 ...[详细]
-
62056da4-c5a0-48b4-9e58-59a51fdd380。张景昊挑战13×13记忆项目随机围棋排列。张景浩,10岁,成为新的世界纪录保持者。2月初,泉州晋光小学东海校区10岁 ...[详细]
-
昨天阳光依然灿烂,虽然受冷空气影响,但大多数乡镇下午最高气温仍保持在18℃~22℃,身体感觉仍然很舒服。据泉州气象部门预测,未来三天,全市天气将以多云到阴为主,山区部分将于20日下零星阵雨。持续冷空气 ...[详细]
-
核心提示:零售业,没有永恒的赢家,只有不断进化的玩家。作者/楚不留香ID/lingshouke。 2024年零售业财报季,呈现出冰火两重天 ...[详细]
-
北大医疗改革成效显著 构建三条战略线 探索医疗保险融合的新模式
2024年12月26日,中国平安在北京举办“平安讲堂·走进北京大学医疗集团”活动,向外界展示北京大学医疗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"北京大学医疗集团")经营和发展战略。数据显示,自20 ...[详细]
-
比亚迪年销售额超过427万!凭借三大销售冠军,获得了三大销售冠军“人才 技术”赢来的
2024年,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年销量427.21万辆,同比增长41.26%,再次获得中国汽车市场汽车企业销量冠军、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、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三项冠军。在这一成就的背后,是比亚迪 ...[详细]
-
阳光灿烂 大风相伴。阳光明媚。昨天下午,泉州大部分乡镇的最高温度为18℃~23℃,南安码头镇达到24.6℃,沿海风力相对稳定,这种温和舒适的天气让人忘记这是29寒冷的冬天。预计今明两天,受冷空气影响, ...[详细]
-
三月份浙江商业:银泰集团杭州新中心项目落地,太平鸟投资6亿元建设全球时尚研发中心
核心提示:本月品牌展现旺盛活力,不仅浙江首部X-SPACE富士胶片的影像空间亮相,VAN RYSEL 亚洲第一家公路车店开业。3月,浙江没有开业项目,公布了多家百货公司和品牌财务报告数据,为我们了解2 ...[详细]
-
资料来源:科学辟谣,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。 ...[详细]